四川省光绪元宝七钱二分由成都造币厂铸造,有关成都造币厂筹建经过,一般皆引述l 915年(民国4年)川厂报告书中“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总督鹿传霖向朝廷奏请开办银圆局。新建厂房地点在成都机器局内,经费借自县库与藩库。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厂房落成,洋匠艾文澜、强必尔送机器到。次年六月,奉旨将各省银圆改归鄂、粤代铸,川厂因而停止。光绪二十七年(190,年),川督奎俊以该省地僻道险,求邻靡易为由,奏准后重新复设。经向藩库借款及派员赴鄂考察,于十月开局专铸七二银圆。
四川光绪元宝铸造的这一年,洋技师强必尔(Henry Janvier)从新泽西州启程出发,在西岸的旧金山乘船经日本横滨再到上海,与茂生洋行的英籍雇员艾文澜(HenryEverall)会面,在翻译陪同下于次年元月底动身乘船溯长江抵达万县再经过陆路六百余公里跋涉,终于在1898年4月3日抵达四川省城成都。造币广设在实际已为兵工厂的成都机器局内,此时该厂生产一种需两人操作的鸟枪。有些机器是英国造的,但全部由当地中国人操作。汉立克纳浦厂原来的设计,是在同一间厂房内制作铜币及银币,不巧的是把蓝图留在了上海,后当局盖的是两间不相连的建筑。
四川省光绪元宝七钱二分中有一种非常的版式,其“宝”字从“缶”,俗称“缶宝”或“四川楷书”。有关其出处的看法虽不一,但由于制造精美又异常,故以样币视之未有争论。目前所见有七钱二众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和三分六厘全套5种面额。史威尼(James Sweeny)在1981年出版的《伯明翰造币厂史》中收录了这枚“缶宝”一钱四分四厘,并说明:“伯明翰造币厂藏品室中,虽存有此币,但无任何证据显示其为该厂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