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站洋壹圆十在旧中国进行货币改革的时候进入中国的,由于缺乏现代工业,刚开始仿西洋方式造币时,无可避免地仰赖外力。此时,除了经济以外,社会、政治与国际局势都发生了剧烈动荡,造成许多文献的散失,导致今人查证上的困难,所幸有些海外的原始文献保存尚属完整,在“礼失求诸野”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还原部分真相。
英国站洋壹圆 PCGS AU55 (近为流通品)成交价格789500
英国站洋壹圆 PCGS AU53 (近为流通品)成交价格733100
英国站洋壹圆铸造的20世纪初,西方主要国家皆已放弃贵金属本位币制,改行管理通货的信用纸币制,使白银)埕货币变成了商品。在这历史的转折之际,全球银价却剧烈波动,导致我国银圆外流,造成通货紧缩,进而发生金融危机。国民因此在1935年(民国24年)1 1月紧急实施法币政策,改行信用纸币制,废除了银本位,使中国的货币自此与白银脱钩。法币政策实现了币制的统一,堪称成功,但因紧接着的抗日战争波及皆为较富庶的省份,以至法币贬值,各地物价上扬。
历代古钱近现代机制币章火热交易中 咨询热线(见上方)张经理
英国站洋壹圆大量流通后的民国时期,财政部继续推动币制改革。1914年(民国3年)制定《国币条例》,发行以袁世凯头像为图案的新国币,此俗称“袁大头”的新银圆制作精美,成色,重量划一,颇受民众欢迎,在完善的策划及大力推行下,很快将外币驱逐殆尽。仅数年光景,中国原本通行的英国站洋壹圆已大量消失,不是熔化改制,就是运送出口,影响力无法与昔日相比,中国的银圆被“袁大头”统一了。北伐后,国民定都南京,政令趋向统一,随即进行币制整顿。讨论的过程中曾有金本位制之议,因各界质疑而仍实行银本位制。